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焦点新闻

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最新入会

郑国光刘宁详解当前防汛抗洪与气象形势

时间:2016年07月07日 信息来源:中国气象局官网 点击: 字体:

  

郑国光刘宁详解当前防汛抗洪与气象形势


  新闻发布会现场。 庄白羽摄影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越报道 入汛以来,我国的天气气候异常复杂,突发性、极端性、致灾性等明显,气象灾害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各项工作。6月29日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当前防汛抗洪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就近期全国天气气候的特点及未来气候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简要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郑国光刘宁详解当前防汛抗洪与气象形势


  郑国光出席新闻发布会。 庄白羽摄影

  郑国光说,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入汛早、累计雨量大、涝重于旱。华南地区3月21日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全国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3%,是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二是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南方地区出现了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三是强对流天气重发多发,造成的灾害重。全国共发生26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20多个省(区、市),尤其是冰雹灾害发生点多,面广,强度大,损失重,为多年少见。雷暴大风频次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偏大。四是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明显偏多偏重。与1998年同期相比,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但是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大,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从目前来看,今年我国夏季洪涝灾害程度要弱于1998年。

  郑国光指出,近期,全球气候也出现反常现象:非洲多国及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也先后发生暴雨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非洲南部及柬埔寨、印度等地发生严重干旱;印度、美国等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强雷电和龙卷风灾害,印度一次雷电灾害就造成56人死亡;法国巴黎遭遇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洪灾;美国相继发生多起EF4级以上的龙卷风灾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造成近期全球和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正是自2014年9月开始并持续21个月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尽管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已结束,但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仍将持续。

  

郑国光刘宁详解当前防汛抗洪与气象形势


  刘宁出席新闻发布会。 庄白羽摄影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7月至8月,我国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黄淮、华北东南部及东北南部等地降水可能偏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辽河流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下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强度偏强。因此,应继续做好防汛抗洪并提前做好防台风工作。

  郑国光表示,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认真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各项工作。一是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早行动;二是强化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预测预警;三是加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四是加强气象部门与涉灾部门合作和应急联动;五是着力提升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他强调:“全国气象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再接再厉,毫不松懈,密切监视天气气候变化,认真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主动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受到强降水影响,我国防汛抗洪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今年我国洪水来势猛,部分地区遭受了较重的洪涝灾害。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有2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主要江河共出现23次洪水过程,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在1998年洪水之后,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整个“十二五”期间,防洪设施建设投入是“十一五”期间的2.6倍。这些基础设施在今年的防汛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国光刘宁详解当前防汛抗洪与气象形势


  超强厄尔尼诺及其影响和气象灾害防御

   公众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提前度和预报准确率颇为关注。郑国光表示,气象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气象监测能力,做到测得准、测得细、测得及时;通过数值天气预报的研发提升预报能力与精细化水平;提高预报预警发布能力,扩大预警覆盖面,增强发布的及时性,让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预警信息。

  

郑国光刘宁详解当前防汛抗洪与气象形势


  全球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繁

   针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极端天气谣言,郑国光认为,天气预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关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要有科学性、权威性、实时性。在当前的科学认知和科技水平下,提前十天半个月乃至几个月预报具体地方、具体时间、具体强度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提醒公众应根据各地气象部门向社会公布的获取预报预警信息的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主动收听收看权威预报预警信息。(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


上一篇:2016年3月27日宣传防雷活动

下一篇:东莞人大常委会开展《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执法检查

Copyright © 2016 东莞市气象防灾减灾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62015号 技术支持:东莞网页设计 网站管理
地 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莞太大道23号 联系电话: 22303216